从吃喝玩乐到健康养生

作者丨瀚星

封面来源丨美团官网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有句名言:“身体虚弱,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今年夏天,各大社交平台关于夏季养生的话题再次火起来:组团贴三伏贴、三伏天练八段锦、扎一针三伏灸……

在这股养生潮中,越来越多的“脆皮年轻人”,成为健康消费的主力人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2460元,同比增长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9.2%。

另据美团平台数据,2021-2024年,美团平台的消费医疗交易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43%,以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关热度同比增长76%,健康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年轻人“组团养生”,成为吃喝玩乐之外的新兴消费趋势。

年轻人组团“养生”

端午节前夕,“端午养生”的话题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流行。喝端午茶、吃五毒饼、艾草泡脚等端午节养生习俗,成了年轻人的谈资。


端午养生礼盒 图源:社交平台

“冬病夏治”的中医治疗理念,近年来也开始被年轻人追捧。“朋克养生”“零零后有多怕死”等关于年轻人养生的段子层出不穷。

进入6月,打开社交软件,可以看到熬夜加班、卷了小半年的大厂打工人们,跃跃欲试地准备在头伏第一天为自己“虚弱”的身体来上一副三伏贴。


网友晒出刚刚购买的三伏贴 图源:社交平台

不少人分享自己的三伏贴养生经历,并列出各家医院的三伏贴团购套餐,对比哪家的性价比最高。还有养生圈的“资深人士”分享了自己所在城市的“三伏贴city walk”路线。

对于久坐、熬夜、饮食不规律的“脆皮年轻人”来说,以温和调理为主的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他们闲暇时刻放松身心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随着养生旺季夏天的到来,“三伏天养生”“端午养生”等话题开始成为各大社交平台上的搜索热门。去年6月,“八段锦”走红网络,相关话题在各大平台上最高浏览量超过10亿。“拍八虚”“三伏贴”“三伏天晒背”等话题也时不时地登上热搜。

这股中医养生热潮在今年继续发酵,并且呈现出热度持续走高的趋势。

除了季节性的养生话题,健康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干眼SPA、定期体检、中医把脉、种植牙、配眼镜等线下到店消费场景,受到一波又一波的追捧。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让牙齿健康变美”的需求激增。据美团平台数据,节假日口腔服务的需求量比平日翻了一倍。2024年以来,美团上与“节假日洗牙”相关的交易量同比增长50%,“洗牙单人套餐”搜索量增长546%,种植牙订单量同比增长89%。

此外,烤瓷牙的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60%,是增速最快的口腔细分供给。牙齿美白、牙齿贴片,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健康消费正在走向刚需化、生活化、多元化,逐渐成为这届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

以眼科、口腔领域为例。美团平台数据显示,眼科医疗用户的年龄段集中在20~35岁,占比71%,且不断向更低龄延展。口腔医疗消费的核心人群也是以20~35岁的年轻人为主。

豆瓣上“各年龄段养生大赏”的话题,有超过38万次浏览、700多人关注。其中的热门回应以年轻打工人居多,其中不乏“00后”的身影。

越来越多的“脆皮年轻人”,成为健康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他们学习健康新知,更愿意做自己健康生活的规划者和管理者。

新业态涌现

年轻人在健康消费上的新趋势,也带动了供给新业态的迅速发展。

近视是困扰年轻人的一大健康问题。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0年,青少年整体近视率已突破50%,其中高中生近视率达到80.5%。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进程加快,近视以外的眼健康问题也集中涌现。

据美团医疗发布的《2023眼视光行业白皮书》,我国患有屈光不正的人群达到7亿,干眼人群大约有3.6亿。


我国主要眼健康问题人数,单位:亿人 图源:《2023眼视光行业白

需求催生供给,由眼科医师、视光师、视光技术辅助人员等组成的新型眼视光机构快速兴起,成为衔接医院医疗服务和眼镜店消费服务的新业态。它既能与眼科医院形成互补,也成为传统眼镜店专业化转型的新方向。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000多家眼视光机构。这意味着,屈光不正方面的预防、诊断和矫正,以及常见的眼科疾病筛查、诊疗等,均可以在家门口的眼视光中心完成。

据灼识咨询与沙利文数据,2015-2022年,中国眼视光市场规模由710亿元增长至121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8.5%。随着屈光不正患者人数的增加及视光矫正单次价格提高,这一数字预计在2025年将增长至1409亿元。

新需求与新业态双向奔赴,接下来就要解决供给如何与需求匹配的问题,这其中有两大行业痛点。

其一,需求带动了相关供给增长,但也增加了鉴别和选择的难度,年轻人如何寻找靠谱的店铺?其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家需要更多地考虑获客成本、客户粘性等问题。

验光、配镜、矫正等眼科机构相关业务是典型的到店消费场景。口腔健康、定期体检、中医诊疗等类似的到店消费场景,也面临相似的痛点。

平台型服务通常都遵循一个相同原理:用户越多就能吸引越多供给入驻,供给越丰富反过来也能吸引更多用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更高效的供需匹配,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解题思路。

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商家开始走向线上。仍以眼科机构为例:据美团平台数据,一二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入驻美团的商户占比,分别达到36%、24%、23%、17%。

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购买两次及以上团购卡的热情高涨。

2023年,美团以治疗为目的医疗服务多次卡交易额同比增长了51%。儿童涂氟多次卡、婴幼儿体检2次套餐、针灸3次卡、耵聍清洁3次卡、三伏/三九贴5次卡、肩颈调理4次卡等团购套餐,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

通过美团平台的居间调配,养生年轻人获得了实惠和健康,医疗机构获得了流量和收益。

打造线上医疗“基础设施”

“团健康”,本质上是对美团经营14年之久,已相对成熟的到店消费场景经验的复用和品类延伸。

打开美团App,选择任一到店门类,首先看到的便是星级评分、人均消费、季售量等商户信息,以及团购套餐。

通过量化评级和关键信息展示,网络平台已经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

据美团统计,逾65%的消费者习惯在诊前花1分钟以上时间,在互联网平台对比选择机构和医生。在美团上百万条医疗用户评价中,专业和服务是高频关键词。其中,提及“医生水平”的评价占比,同比2023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

在消费医疗领域,美团希望借这套经验,打造消费者早已“习以为常”的线上基础设施,从而简化决策流程,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

首先是筛选正规医疗机构入驻平台,通过评价、体验和分享等,搭建起一套成熟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

点击进入美团App主页中的“医疗/牙科”门类,可以看到与到店餐饮、娱乐类似的页面设计。消费者可以从“吃喝玩乐”无缝切换到医疗健康。

每家店铺的评分、订单量、区域榜单排名、优惠团购信息一目了然,可以无门槛地进行筛选、对比。

在此基础上,美团还要把“榜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医疗行业。

据美团医疗行业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美团还将聚焦专业性打造医疗机构相关榜单,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服务履约保障。

美团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平台,商家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

把医疗机构线下的生意搬到线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门店展示和流量精准推送。美团平台上有超过1000万活跃商家,已经具备非常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门店头图、官方相册等功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线上展示,与此同时,基于LBS的位置服务,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精准触达消费者。

更进一步,美团希望在线上建立一个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引入机构特色、科室、医生等专业信息,重构医疗机构的线上页面信息,建设“挂号”等新能力,以线上化、标准化展现“先诊后疗”的真实就诊场景。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6万亿元,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这股健康消费风潮的带动下,这届“脆皮年轻人”,不仅吃喝玩乐可以找美团,专业的健康养生服务,在美团也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