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感慨:“世间最美的文字,莫过于中文汉字。” 的确,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表达都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审美。在中国,从年龄到月份,从时辰到地名,从节气到颜色,中文里的名字,无一不美。

你知道吗? 在古人超凡的文思里,连每个夏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诗意之名,一起来看看吧~

01 三夏

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古乐府《子夜四时歌·夏歌》

三夏倏已半,烦蒸候正浊。

——明·韩日缵《夏日閒居》

古人采用农历计时,夏又因此而得名。

农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而称之“三夏”。这亦是农民们比较忙碌的时期。


02 九夏

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东晋·陶渊明《荣木》

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

——宋·郭印《归云溪》

行人九夏热如火,到此清风忽满襟。

——宋·吴芾《早行五首》

寂寂无聊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

——唐·刘兼《中夏昼卧》

因夏季有三个月,共计九十天,复每旬一夏,遂称“九夏”。

南朝梁萧统《梁昭明集》三《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03 新夏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

——宋·陆游《初夏夜赋》

残僧门径静于夜,新夏林塘暖自凉。

——宋·陈著《四月八日携子侄到上乘偶成》

新夏,一个“新”字,如同新米、新年、新娘般可喜可爱。

每一次夏的到来,都是一个崭新的闪亮的时刻,恍如只是人生初见。


04 首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清和如惠夷,心情熙洽似唐虞。

——宋·许月卿《首夏》

首夏,春末夏初。

《艺文类聚》八八三国魏文帝《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及首夏之初期。”

草木经历暖风润雨,郁郁葱葱地舒展开来。坐在微凉的庭院,温茶煮酒,与你相守看岁月的幽美。


05 初夏

江乡初夏暑犹轻,霁日园林有晚莺。

——宋·陆游《初夏》

一雨临初夏,惊雷昨夜新。

——宋·徐玑《初夏》

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那么,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

初夏静美,万物萌动而生气蓬勃。


06 孟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唐·贾弇[yǎn]《状江南·孟夏》

孟夏,指夏季第一个月。

《礼·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昬翼中,旦婺女中。”《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07 仲夏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唐·樊珣《状江南·仲夏》

仲夏,夏季第二个月。仲夏又被称为盛夏,代表着夏天最鼎盛的时期。

仲,指其月在夏季的中间。《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连莎翁都忍不住赞叹:“人间一切瑰丽不免褪色,湮没于不测风云或沧桑世事。而你一如仲夏繁茂不曾凋谢。”


08 中夏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东晋·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

中夏,夏季之中,即仲夏。

无论是五柳先生堂前树木蔼蔼的夏日小森林,还是唐明皇神清气爽的仲夏端午,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仲夏田园梦么?


09 季夏

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

——唐·范灯《状江南·季夏》

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

——唐·白居易《永崇里观居》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称为季夏。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可见,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

炎炎季夏,如果有人和你说“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绝对是真爱~


10 长夏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唐·杜甫《江村》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夏日三首》

凉风遍广坐,长夏失重熇。

——宋·周必大《又次韵醵饮》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谓夏季白昼特别长。 《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

在这季节里文人多喜独坐,静无一言,悠然自得,饮一杯浊酒,诗从心中来。


11 维夏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诗经·小雅·四月》

四月维夏,兆于重篱。

——隋·佚名《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立夏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节气。


12 晚夏

雨馀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唐·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

晚夏,即夏末时节。

晚夏,骄阳似火,蝉声绵绵。莺声徘徊,夏已思归。


13 朱明

霁景朱明早,芳时白昼长。

——唐·白居易《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

春光才去又朱明。年华只暗惊。

——宋·张抡《阮郎归·金乌玉兔最无情》

水榭风亭朱明景,又别是、愁情味。

——宋·杜安世《卜算子·深院花铺地》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

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尔雅·释天》

因夏季“气赤而光明”,故夏季亦称“朱明”。 《汉书·礼乐志·朱明》:“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据先秦时代史料,夏天是由赤帝或者炎帝来管辖。 夏天炎热的时候,那是火神祝融在发威,自然朱明就成了夏天的代名词,或者叫朱夏。


14 朱夏

年年到朱夏,叶叶是清风。

——宋·陈亚《惜竹》

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三国魏·曹植《槐赋》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唐·杜甫《营屋》

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清·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

因夏为朱明,后引申为朱夏。 《尔雅·释天》:“夏为朱明。”因称夏季为朱夏。

虽然夏天是绿色的,可是夏天最残酷的时段,会让人记住炎热和火烧火燎的感觉。那个朱字,简直像木头上还在燃烧的火苗,用来形容火或者太阳都很形象。


15 朱火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唐·陈子昂《感遇》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唐·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焰烧阴幽响绝。

——唐·元稹 《有鸟》

自古以来人们就讲究五行与方位相配,《周逸书》中有“赤位,火”,赤位即南方。

故夏季也别称“朱火”。那骄阳似火定会让人足蒸暑气,汗流浃背。


16 长赢

春为发生,夏为长赢。

——《尔雅·释天》

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

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北齐·刘昼《刘子·履言》

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

夏天亦是枝繁叶茂的季节,那夏山碧绿,莲叶满池,鸟语蝉鸣,寄予了古人对夏天的无限期望。


17 昊天

夏为昊天。

——《尔雅·释天》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唐·杜甫《夏夜叹》

昊,元气博大貌。昊天,指一定季节的天,并不是专指某一季节。

又指一定方位的天。 《淮南子·天文》:“西方曰昊天,其星胃、昴、毕。”《楚辞》屈原《天问》“九天之际”汉王逸注:“九天,东方皞(昊)天。”


18 炎节

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节曰炎节。

——南朝·梁元帝萧绎《纂要》

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唐·钱起《送薛判官赴蜀》

悲炎节之赫羲,览祝融之御辔。

——晋·李颙 《悲四时赋》

炎古字形从二火,本义一般认为指火光上升。又可泛指焚烧。由焚烧引申为热、极热,如“炎热”、“炎夏”等 。

盛夏,阳光暴烈,蝉声鼓噪,让人深感夏天是个躁动炎热的季节。


19 槐序

槐序,指夏日也。

——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

山园槐序,绿阴浓处晓莺啼。

冰弦声动柔荑。

——清·陆求可《婆罗门引·赏夏》

槐树夏季开花,故名夏为“槐序”,可谓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夏天开花的树很多,为什么古人对槐树有这么深厚的情结呢? 《礼记·王制》记载,上古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以槐棘指三公九卿之位。

可见槐树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以“槐序”代指夏天就一点不奇怪了。


20 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高骈《山亭夏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唐·李昂《夏日联句》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唐·白居易《观刈麦》

碧山亭馆抱回塘,门巷阴阴夏日长。

——明·张宁《为干景瞻题唐高骈山亭夏日诗画十韵》

发现没有?诗人带有“夏日”的诗句,多与“长”搭配。

是啊,夏天总是悠长。长长的影子,长长的天光,长长的蝉鸣与蛙声……

惟愿它无止无尽,清澈如昨。


海子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那是因为,山河虽不是我的,但是我却拥有着山河。

对于古人来说,每一个夏天的名字,都是他们专属的“小确幸”。 而我们又何其幸运,在今天仍然能够读到这么多美好的夏日之名。

余光中曾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愿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亦觉如此。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夏天的雅称呢?

快来留言分享吧~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微短剧为啥这么火?

30条亦舒笔下的金句,哪一句触动了你的心弦?

今日夏至:夜渐长,夏荷香,正是相聚好时光!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