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的外交关系开始“破冰”。

这场国事访问对两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这场意义重大的访问,我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毛主席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特意备下了四两名品茶叶,专门赠送给尼克松。

谁知尼克松由于不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觉得四两茶叶实在太少,有些嫌弃咱们国家太过“抠门”。

眼见对方产生了误会,周总理连忙说了一句话,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周总理究竟说了一句什么妙语,化解了这场外交乌龙呢?毛主席和尼克松之间,交换了什么礼物?毛主席送尼克松茶叶,又有何深意呢?

“小球推动大球转”

中美外交关系的“破冰”,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被偶然事件推动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中国和美国都需要在国际外交场寻找新的朋友。

当时正值中苏交恶,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我国意识到了改善国家外部环境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全球冷战局势走到了“苏攻美守”的阶段,面对苏联势力的步步紧逼,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急需寻找新的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捐弃前嫌,共同合作,就是十分有必要的了。只不过外交关系的转变需要契机,两国暂时都没想好怎么踏出第一步。

直到1971年的一次偶然事件,让中美两国找到了沟通交流的契机。 那年3月28日,乒乓球世锦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中美都派出了运动员代表队参赛。



比赛过程中,美国代表队的一名运动员科恩,一不小心错上了我国的大巴。迷路的他惴惴不安,不知该如何自处。

面对此情此景,我国运动员庄则栋想起了代表队临行前,周总理“广泛团结各国选手”的殷切嘱托,向迷路的科恩伸出援手。

中国代表队不但热情地欢迎了这名不速之客,还好人做到底,特意把他送到了正确的比赛场地。 科恩十分感动,为了答谢庄则栋的帮助,送给了他一件美国运动衫留作纪念。



科恩和庄则栋两个人,因为这场意外缔结了跨国友谊,美国代表队的队长哈里森听说这件事儿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中美两国举办一场乒乓球友谊赛事。

面对美方的提议,新中国外交部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于是专门去请示了周总理。当时中央正想着如何与美国建立沟通渠道,周总理闻言,立即答应了下来。

周总理不光答应了举办中美乒乓球友谊赛,还进一步提出,邀请美国的运动员代表队来中国进行交流访问。 收到消息的尼克松十分高兴,连夜让白宫的工作人员回复了同意。



就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体育访问开始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这次访华,为中美两国的后续“破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被誉为 “小球推动大球转”

毛主席亲自接见了这些美国运动员,还特别跟科恩谈了话。面对科恩的嬉皮士打扮,毛主席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和蔼地包容了年轻人的个性。

科恩等人回国之后,将访华的种种悉数告知给了白宫。尼克松通过我国的友好态度,看到了两国之间进行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



1971年,国务卿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于七月进行了秘密访华。三个月之后,他再次公开来访,前前后后和周总理等人洽谈了十余次。

通过基辛格的居中斡旋,中美两国谈妥了国事访问的相关事宜。两国为此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茶叶与“半壁江山”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外交关系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和周总理在机场握手的照片,瞬间轰动了全世界。



周总理对尼克松表达了热烈欢迎的态度,他在握手时感慨万千地说: “你的手跨过最浩瀚的海洋与我相握,咱们两国可是有整整二十五年没有进行交往了啊!”

听到这话,尼克松也不由得感慨了起来。他深感自己此行意义重大,对接下来与毛主席的会晤,他内心充满期待。

经过一段车程,尼克松来到了中南海,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伟大领袖的非凡气度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的记载,当时毛主席身着一件漂洗到发白的旧中山装,裤子上还打着补丁,脚上踏着破旧的布鞋。这副简朴打扮,完全不像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

可与此同时,毛主席的翩翩风度和傲人气度,又能让人忽略他衣着的朴素。毛主席双目明亮有神,虽然因为国事操劳略有疲态,却也无法掩盖他的睿智气质。

毛主席和尼克松聊了一个多小时,从形而上的哲学话题聊到现实层面的时事,他老人家的博闻强识与高屋建瓴,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气氛无比融洽,结果在临近结束互换礼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乌龙。幸好周总理在一旁及时圆场,这才没有给这次访问留下尴尬。

尼克松送给毛主席的,是一件现代工艺品,由美国著名艺术家烧制的瓷塑天鹅。美国建国时间也就两百多年,历史不长,尼克松的礼物可以说是很有诚意了。

天鹅在美国文化中,具有纯洁、幸运和希望的良好寓意,尼克松赠送这份礼物,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祝愿新中国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其二,表达美国对我国的友好之意。



毛主席收到尼克松的礼物之后,感受到了对方满满的诚意,当即进行回礼。他老人家拿出了准备已久的礼物,四两大红袍茶叶。

谁知正是这四两茶叶,引起了尼克松的不满。尼克松不懂中华传统茶文化,觉得茶叶只有四两太过小气,甚至怀疑起了我国“破冰”的诚意。

会议现场一时之间,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一旁的周总理看到尼克松的脸色,敏锐地猜到了他可能因文化壁垒,没有理解我国礼物的意思。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澄清尼克松产生的误会,周总理说了一句话: “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的主席送给你的,可是新中国的半壁江山啊!”

尼克松一听这话,又是惊讶又是好奇,连忙追问周总理,此言何意。周总理不慌不忙地进行解释,尼克松听完后哈哈大笑,彻底明白了我国的诚意。

原来,毛主席赠送的这四两大红袍茶叶,是产自天心岩九龙窠母树的顶级珍品,年产量最多也就八两。如今毛主席一口气送了四两,自然是送出了“半壁江山”啦。



尼克松听完了周总理的解释,这才意识到毛主席在礼物准备上究竟有多么用心,他连忙向毛主席致以诚挚歉意,表示是自己见识粗浅误会了。

毛主席不以为意,淡然一笑转移话题,这场因交换国礼而产生的小风波,消弭于无形了。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尼克松充分领略了中华悠远历史文化的魅力。

尼克松的行程安排,不光有和我国重要领导人的交谈会晤,还有看京剧、访名胜等等活动。 通过一周的访华,尼克松见识到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坚定了与我国建交的想法。



这一周被外媒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的此次访华,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拉开了序幕。后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离不开这次国事访问的基础。

主席回礼的深意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心中要有疑惑了,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国事访问,毛主席准备的国礼会是茶叶呢?这自然有大红袍茶叶十分贵重的原因,也跟美国的历史有关。



尼克松访华的1972年,美国还有一年,就将迎来“波士顿倾茶事件”两百周年纪念日,该事件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

1773年,美利坚尚为大英帝国殖民地,英国政府对北美实施了极为严苛的税收政策。尤其是“茶税法”,更是激起全美公愤。

为了表达对“茶税法”的强烈不满,波士顿当地居民趁着夜色潜入英国的商船,将船上的茶叶货物通通倒入海中。



这次抗议活动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了武装斗争,美利坚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也是因此而打响的。而当时波士顿居民们倾倒的茶叶,正是原产自中国的大红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大红袍茶叶,见证了美国的建立。毛主席选择大红袍作为国礼相赠,正是为了以史为喻,表达友好的意思。

结果由于尼克松的误解,毛主席的这番深意,险些没有被美方领会。幸好有周总理在一旁巧妙说明,这才有了互赠国礼一场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尼克松准备的国礼瓷塑天鹅,同样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由于运输过程中的失误,天鹅的一根羽毛不慎断掉了,美方工作人员只能临时用胶水接上。

尼克松在赠送国礼时,恳切地进行了解释,并向毛主席道歉。谁知毛主席摆了摆手,幽默地回答: “这样正好,咱们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被你给接上了嘛!”

听完毛主席的回应,尼克松先是一愣,接着便会心一笑。这场中美“破冰”之旅,中间有些许风波,但最终都被毛主席和周总理用智慧摆平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睿智和巧思,值得我们铭记并学习。

参考资料:

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北京档案》2012年02期)

2.尼克松访华的“礼品单”(《紫光阁》1996年08期)



3.从尼克松访华细节看周恩来外交手腕(《农家之友》2011年02期)

4.从“乒乓外交”到尼克松访华(《文史月刊》2005年02期)

5.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细节(《共产党员》2009年11期)

6.记忆与研究: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