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6月26日讯 (记者 何天骄)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百亿级甚至是千亿级食品企业,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选择出海。据商务部、外汇局最新统计,2024 年 1-4 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163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3434.7亿元人民币,增长18.7%。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有29.5%、19.9%的大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或有出海计划;在已实施出海布局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39.4%、17.5%和 13.6%。从布局趋势上看,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强,出海较早,但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数量大、灵活性高的群体,在政策和市场支持下,正不断加快出海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出海大潮下却鲜有食品品牌能够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在美国市场,我观察到已经有不少的新的中国食品品牌开始进入,但遗憾的是它们还只停留在华人市场,尚未进入主流渠道和市场。虽然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加速从‘贸易思维’向‘建立品牌’转型,寻求品牌效应,通过打造有辨识度的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和拥有更稳固的市场份额。然而,品牌方未能对本地市场消费者认知有正确的理解,仅凭在中国的经验决定出海的产品,自然很难被当地顾客接受,更谈不上产品进入主流人群和主流市场。”里斯咨询全球主席劳拉·里斯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出海困境?劳拉·里斯建议:“其实并不是这些出海企业渠道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推出正确的产品和品类。很多中国企业都和我聊如何在美国开拓市场、建立品牌,我的答案总是:首先,你必须了解当地的消费者对你产品品类的认知,他们心智中的认知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知道奶茶在中国很火,也有一些奶茶品牌走出了中国。然而,我必须告诉你,在美国消费者的认知中,没有珍珠的就不是奶茶。如果企业没有充分了解这些当地消费者的认知,仅凭在中国的经验决定出海的产品,自然无法被当地顾客接受,更谈不上进入主流市场。”劳拉·里斯举例说道。

劳拉·里斯向记者强调:“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食品品类繁多,远远超过许多其他地区,这是一种优势。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各个区域顾客在口味、成分等方面的接受程度差异性极大,照搬照抄在中国的做法去海外发展,一定是无法成功和持续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建立里斯全球食品创新实验室,以中国食品企业为服务对象,邀请美国、东盟、欧洲三大核心市场食品研发专家加入实验室,基于里斯战略咨询对当地消费者认知的洞察,帮助中国企业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食品或餐饮产品。”

“要想成功出海,必须通过结合主流市场、主流人群的认知、习惯和需求,进行食品创新和改良,这是又一次品类创新。”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全球CEO、中国区主席张云指出,“所谓品类创新就是在消费者认知中开创并占据一个品类,中国产品走向全球,本质上是中国企业面对全球消费者的第二次品类创新。若能在当地食品专家的加持下,将这些认知转化为产品,同时,基于中国的产品进行创造和改良,食品企业就可以开发适合当地主流市场的产品,并有望成为下一个全球品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