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匡悦 自东汉伊始,中国瓷器烧制历经千年来到了明清这一顶峰时期。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著名瓷都景德镇便建立起了烧制精品,仅供皇室的官窑,天下美器尽出于此。永乐白瓷、成化斗彩、嘉靖五彩,清代粉彩、珐琅彩等制瓷创新层出不穷,将瓷器烧造技巧和艺术水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清朝宫廷使用的瓷器烧制有着一套十分严格、流程清晰的制度,且官窑烧成的瓷器,择优品作为御用送进宫廷,而实验品、残次品或多余器物则被御窑厂敲碎,就地挖坑填埋。不顾成本、不惜物料,只为求精,烧出件件独特精美的宫廷用器。



清 郎世宁《聚瑞图》

山东博物馆“瓷·韵——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展出的一百六十余件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精品,可谓领略明清瓷器精品的一场视觉盛宴。

01

青花瓷

一抹亮眼素雅的青花自元代起便逐渐成了中国古代极具象征地位的文化代表,纯白为地,青花饰于釉下,高温烧成,其底均净纯洁,蓝色鲜妍夺目,引人注目,令人沉迷。

“青”是灵魂,“花”是外表,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名扬天下的文化符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于元代景德镇,是一种以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发色的釉下彩瓷,钴料经高温烧成后成蓝色。如今所见传世青花其色有深有浅,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不同青料中的元素含量不同,回青、浙料、石子青、苏麻离青都是青花瓷史中常用青料。

元朝时,景德镇窑工匠采用“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青花瓷器的成品率,所用青料多为国产,元末明初时期逐渐开始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带回了更多的苏麻离青,因此广泛用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烧制。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含锰量低,所烧瓷器蓝色浓艳,有银黑色结晶斑,并会出现晕散现象。

除此之外,明朝还常使用石子青、平等青等国产青料,石子青发色灰暗清淡,平等青呈色蓝中泛青灰,色泽淡雅。清朝以后,青花的烧制主要以清前中期为主,康熙时期多使用珠明料,由钴土矿料煅烧而成,烧成器物青翠蓝艳,此后时期也多用此料。

青花瓷在景德镇工匠的手中有着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自烧成流行起,便成为了当时瓷器的主流,直至明清时期其地位仍不曾减弱,与其他彩瓷相比,虽仅有一色,却久盛不衰,并延伸出了青花五彩、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许多品种。

清代时期,青花瓷是皇宫与民间都常见的器物,至雅亦至俗。至俗非俗物,而是大众文化之俗,白地青花的配色,各式吉祥多样的纹饰,都是青花瓷的特征,这一简约、自然、淡雅的器物契合了中国古代的审美与文化流行,因此广为流传,出口甚多。至雅非至繁,而是不计工本、选料精细的上上作。清代青花瓷的制作不仅有景德镇地区的御窑厂,还有陶官督造,所烧成品色彩更似宝石蓝,画风臻妙,纹样清晰,着色鲜明。



清雍正 青花如意耳扁瓶

青花扁瓶是清代十分常见的器物类型,整体为葫芦形口,颈部短小,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面积较大的扁圆型瓶腹。这件器物的颈腹间还附有对称如意耳,造型别致。通体以青花作画装饰,色调清新典雅,纹饰花繁叶茂,婉转流畅。



清雍正 青花蝙蝠纹盘

清代器物常见蝠纹,因其谐音“福”纹,蝠纹环绕即福气环绕,以青花装饰,典雅贵重。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曾言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清乾隆 青花牡丹凤纹尊

这件青花牡丹凤纹尊胎质细腻,釉质纯净,造型饱满,稳健宽博。通体以青花装饰,纹饰主题为凤穿牡丹纹,牡丹怒放,凤尾高扬,在繁叶硕花间自由地穿行舞动。凤凰寓意吉祥,牡丹寓意富贵,是皇室所用之物。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赏瓶即皇帝赏赐之瓶,此类器物始创于雍正官窑,乾隆朝以后逐渐流行,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民窑也有烧造。其形略似天球瓶,均为长颈圆腹。

因其赏赐臣下的独特用处,赏瓶多以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清廉”谐音,意在令其“为政清廉”。这件青花赏瓶便是以缠枝莲纹为饰,又饰以蕉叶纹,瓶身留白,白地青花相间,疏密有致,雅致秀美。



清乾隆 青花莲托梵文酥油灯

酥油灯是藏传佛教的寺院和教徒家中佛龛前常年供奉着的长明灯,用酥油作燃料,有金、银、铜、陶瓷等不同的质地。形似高足碗,不同之处仅在于胫部内折成平底,而高足碗多是圜底(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

瓷质酥油灯在雍正至嘉庆时期的清代官窑都有生产,并有四五种不同的规格。这件青花器酥油灯以梵文装饰,底部书六字一行篆书款。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高足盘



清光绪 青花凤纹天球瓶

天球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器形,多以青花装饰。其器型多为直口球腹,好似天上落下的天球,故名“天球瓶”。这件青花天球瓶烧造于清朝光绪时期,造型稳重端庄,但与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相比,其青花发色稍显浅淡,不若制瓷业鼎盛时期的鲜妍明亮,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02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在烧制时,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这种装饰技法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盛于明嘉靖、万历时期,又与成化斗彩有明显不同,即它并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整个画面的一种色彩而与红、黄、绿等色处于同等地位。

季节更迭,时令交替,大地总有百花盛开。我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花的故事传说,且古人认为百花均有其司花之神,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想象,也是平凡生活的些许情趣。曹公在《红楼梦》中便以花喻人,花人幻化。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因着一年四季每月的不同,古人便以一种花卉指代一个月,还将每月花神与历史人物相对应,便是司花神。

康熙时期,清代御窑厂烧制了多套一组12只的酒杯瓷器,称为十二花卉杯,也称十二月花神杯,其品质高度统一,一杯饰有一花,花旁还配以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传世颇多。



清康熙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一月 水仙花

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 玉兰花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

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 牡丹花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 石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 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 兰花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 桂花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 菊花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 芙蓉花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 月季花

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 梅花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这套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胎体轻薄,釉质细腻,纹饰规范、款识精致。杯上诗尾有一篆书“赏”字,构图优美,画笔工细,将诗、画融于一炉。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代表了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制作青花五彩薄胎瓷的最高水平。

从造型、画面布局、诗句内容、款识字体等角度来看,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均与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图题诗句杯一致,两者应出自同一画样,烧造于同一时期。与青花品种相比,这套五彩杯需要两次烧成,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清雍正 青花五彩云龙纹盘

这件青花五彩云龙纹盘内共绘有三只龙纹,其间以青花云纹装饰,整体纹饰繁华,尽显高贵。



龙形瓷盘纹样

03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瓷器传世品中元代器物已是十分少见,青花釉里红的生产则是从元代开始。青花烧制的温度通常是 1250 度,而釉里红烧制的温度通常是 1300 度,因此要想同时烧出色彩纯正的青花釉里红十分困难,所以它是我国古代十分名贵的品种之一。江西景德镇地区元代女子凌氏墓葬中发现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铭文清晰,是青花釉里红起源的物证。工艺的繁琐造就了青花釉里红瓷的名贵,而其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才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瓶

这件青花釉里红瓷器烧造于乾隆年间,器物造型大气端庄,颈部贴饰的蓝彩夔形双耳更添精致与古朴,整体胎体坚致,釉面匀净。瓶身外壁以所绘缠枝牡丹,叶青花红,枝繁花硕,画工精细,画意清新。正如此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04

釉里三彩

釉里三彩是瓷器高温装饰彩之一,是一种釉下彩品种,是在青花釉里红的装饰技法上融入青釉的创新。所谓釉里三彩即青花、釉里红与豆青,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其色彩以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铁为着色剂。瓷器上不同色彩的烧成与烧窑温度有着极大关联,而釉里三彩是将三种对温度要求不同的高温彩集中于一器,烧造难度也相应加大,因此釉里三彩器传世甚少,主要是康熙一朝的作品。



清康熙 釉里三彩龙凤纹尊

这件釉里三彩龙凤纹尊青花发色深沉、色彩分明,线条形制流畅优美,是康熙朝釉里三彩瓷的精品代表。

05

斗彩

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以明成化年间器物最受推崇,其装饰方法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预先在 1300°C 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 800°C 低温烘烤而成。



清乾隆 斗彩缠枝莲纹折肩贯耳尊

这件斗彩缠枝莲纹折肩贯耳尊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通体纹饰多达11层,是乾隆时期制瓷业鼎盛的作品,整体配色富贵华丽,尤其颈侧的红彩竹节状双耳实为点睛之笔。

器物整体分别描绘海水、蕉叶、缠枝莲、红蝠、团寿、回纹、如意头、八宝、变形莲瓣等多种纹样。青花纹样明艳幽雅,其间红彩浓淡有致,纹饰虽显繁缛,却严谨清晰,布局合理又不失细腻。

06

粉彩

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乾隆时期粉彩得以发扬,烧制了颇多精美的粉彩瓷器。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烧制方法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经过多种技法将颜色晕开,然后用低温烧成。

在五彩的颜料中加入“玻璃白”,使得烧成器物的颜色更加有过渡的层次感,整体色调在晕染的效果下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得名“粉彩”,所造器物更有温和如玉的质感。



清乾隆 粉彩三孔葫芦瓶

此瓶形作三连体,腹部相连,上却有三孔。整体施以蓝地,上绘有红蝠、绿叶、黄葫芦纹饰,又以金彩勾边。蝙蝠谐音福,葫芦谐音福禄,寓意洪福齐天,福禄双至。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是乾隆时期粉彩御用瓷的佳作。



清嘉庆 粉彩开光御题诗纹茶托

茶托是饮茶时的托具,也称“茶船”。这件粉彩茶托内部开光以红彩楷体书写五言诗句一首,配“嘉”、“庆”两方篆书印章。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红彩篆书款,是嘉庆时期的粉彩代表。



清道光 粉彩花卉纹碗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盘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

这两件是“同治大婚瓷”。 史料记载,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两宫皇太后下懿旨:“皇帝冲龄践祚,于今年十有一年。允宜择贤作配,正位中宫,以辅君德而襄内治。兹选得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忒氏淑慎端庄,著立为皇后,特谕”。



同治大婚瓷“梅鹊”纹样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载,江西巡抚景福负责烧造“大婚礼造器”达七千余件,品类分 10 份,每份 24 种。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 148 件为一套,是晚清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这两件黄地粉彩梅鹊纹器物属于“黄地喜雀梅碗样”,纹样喜庆,寓意吉祥。



清光绪 粉彩秋操纪念杯

“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秋操”即“秋季军事训演习”。是清朝末期经历了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后,清廷的军事现代化举措。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第二次为河南彰德秋操;第三次为安徽太湖秋操。



清光绪 黄地粉彩云龙纹盖豆





光绪年间黄地粉彩瓷,整体呈豆形,通身以粉彩绘制九只姿态不同的红、粉、蓝彩云龙,器盖上的红色珠钮璀璨夺目,体现着光绪时期御用瓷的品质特征。







清光绪 粉彩开光万寿无疆盖碗



乾清宫家宴场景



清光绪 粉彩开光人物鹿头尊



清光绪 粉彩花鸟纹长方花盆

这件粉彩花鸟纹长方花盆器口下署款“大雅斋”,有篆文“天地一家春”朱文椭圆双龙戏珠印章。大雅斋是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建筑内的一处斋名。“天地一家春”原为慈禧在圆明园的住处,“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大雅斋瓷器多颜色浓艳,绘制花鸟纹饰,特征鲜明。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谋划振兴瓷业,大雅斋瓷器是乾隆瓷器顶峰后清朝瓷业衰败后的重新崛起,也被称为整个中国官窑史的最后的绝唱。

这件粉彩花盆,以工笔重彩画梅花、牡丹及鹦鹉纹样,牡丹花色艳丽饱满,鹦鹉或栖息,或飞舞,一静一动,遥相呼应。



清光绪 粉彩云蝠纹瓶



清宣统 粉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07

窑变釉

《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窑变即窑中发生的变化,窑变釉便是因窑中的色彩变换而成的一种瓷器颜色釉品种。实际上是由于瓷器在窑内烧成时含有的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宋以来,南青北白的瓷器局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如此的窑变瓷器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曾被视作不详和怪胎而销毁掉了。直至清代,人们开始欣赏这“窑变无双”的魅力,期待入窑之后每一次独特的变化,窑变釉逐渐成为一种著名品类,如今所见传世窑变釉瓷器多为清代烧制。雍正乾隆时期,窑变釉更是被视为一种祥瑞,故而烧造流传了诸多精美的作品,常见尊、瓶、花盆等器。



清雍正 窑变釉螭耳尊



清乾隆 窑变釉瓶

这件窑变釉瓶烧造于乾隆时期,造型端庄秀美,通体主要以红色调为主,釉层里同时又出现深浅不同的乳絮般的蓝色线条,在艳丽红釉中向下垂流,红蓝浸润,肆意随性,绚丽夺目,美不胜收。



清乾隆 窑变釉胆式瓶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清光绪 窑变釉贯耳杏元瓶

杏元瓶是清代档案对此种瓶的称谓,所谓“杏元”则是因其腹部有杏核状凸起,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

08

仿哥釉

仿哥釉是明清时景德镇窑仿宋代哥窑器物制作的釉色品种,以开片为装饰。始于永乐末年,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乾隆朝制品为最精致。

雍正时期的仿哥釉瓷器制作精良,既有“金丝铁线”,也做到了如宋代哥窑瓷釉一样泛“酥油”光。而乾隆一朝仿哥釉器物则还更胜一筹。乾隆皇帝一生嗜古,尤其喜爱和推崇温雅如玉的宋代汝、官、哥三窑器物。由于传世品较少,乾隆朝大量地仿汝、官、哥釉瓷器,数量品种之多为前代所不及,幽玄而静谧,给人以脱俗超凡之美。



清乾隆 仿哥釉狮盖炉



清乾隆 仿哥釉贯耳杏元瓶

整体来看,乾隆官窑已经完全掌握了宋代哥釉的技巧方法,不仅仅限于纹片,连形制和细部的处理也都与宋哥窑相差无几,且形制丰富,常见仿古造型,典雅大器,古韵味十足。

09

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是指在釉中掺入铜、铁、钴、锰等呈色元素,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将胚胎高温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颜色的瓷器,其种类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红釉瓷、黄釉瓷、蓝釉瓷等。我国最早烧造的瓷器种类便是青瓷,其烧成与地域瓷土有关,后来随着技术改进,人们能够烧造出纯净的白釉,而后开始出现了绿釉、黄釉、酱色釉、花釉、蓝釉、紫釉等等各色瓷器种类,清代康雍乾三朝,中国制瓷业达到鼎盛,瓷器颜色种类更加丰富机制,康熙朝的郎窑红、豇豆红等独具风采,雍正朝的青釉制作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01.霁红

霁红,又称祭红,是明清时期烧制的一种瓷器釉色品类。关于“祭红”的由来,景德镇地区还流传着一则悲壮的传说。相传,明朝宣德一朝时,黄地下令命御窑厂烧制红釉瓷器,但一直以来因铜红釉呈色不稳定、烧造难度高的原因,红釉的烧制难题尚未解决。但皇命不可违,期限将至,人心不安时,一位窑工的女儿纵身跃入窑中,煞那间,血染瓷器,蛮窑截洪,后人遂称“祭红”。

传说无从考究,但祭红难烧是真。明清时期所烧制的霁红瓷器,其釉面具有红不刺日、鲜而不过、釉不流淌、裂纹不出的特点,是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乾隆曾作诗赞道:“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如红霞,如宝石,绚烂华丽。



清雍正 祭红釉盘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匋雅》记述“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俱备,惟红独多”,太白尊是一种水盂的称呼,其形极似一种器物底座,底部为平底,通体为半球状腹,小口微撇,颈部短小。因于李白醉酒倚酒罐时的形态相似,因此也称太白尊,是清康熙时期官窑的典型器物之一。这种造型的水盂属于文房用品,盛水以备砚墨之用。豇豆红釉则是康熙晚期出现的新品种。

02.茶叶末釉

古代铁结晶釉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其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颇似茶叶细末,俗称“茶叶末”。

茶叶末釉属古代名贵釉色,但最初并没有作为“专门”的一种釉色而出现,只是烧制黑釉瓷器时的“副产品”。早期东晋德清窑、唐代耀州窑、唐代河津窑等烧制黑瓷的窑厂都会偶有发现茶叶末釉。



清嘉庆 茶叶末釉瓶

03.酱釉



清康熙 酱釉碗

04.祭蓝釉



清康熙 祭蓝釉盘

05.黄釉



清康熙 黄釉碗

06.蓝釉



清雍正 蓝釉瓜棱瓶

07.绿釉



清雍正 绿釉暗龙凤纹盘

08.乌金釉



清乾隆 乌金釉缸

09.青釉



清道光 青釉暗缠枝莲纹戟耳瓶

10

色地彩

色地彩是景德镇陶工在制瓷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装饰手法制作的一种彩瓷,也可以说是一种装饰公式:一地+一彩,也有一地+多彩。其具体制作便是先以一种色彩为地,再施一种彩为饰,色彩交错间成就器物之美。常见的有黄地绿彩、黄地红彩、绿地紫彩等等,其中以黄地绿彩最为突出。

01.黄地绿彩

黄地谐音“皇帝”,自明朝永乐、弘治年间便有诸多烧制,也是清朝皇帝常用的瓷器类型。



清雍正 黄地绿彩团龙纹碗



清乾隆 黄地绿彩云龙纹菊瓣盘

02.淡黄地青花

“淡黄地青花”是乾隆时期青花瓷器的名贵品种,其青花的烧制工艺是先在高温下烧成白釉青花,然后于白釉上罩淡黄彩,最后入低温彩炉烧成,圈足处常留白写青花底款。

乾隆官窑有两种纹饰大同小异的淡黄地青花盘,一种外壁绘缠枝牵牛花纹;另一种内底绘团花石竹花纹,内、外腹壁绘缠枝荷花茨菰叶纹,釉面也有极小的橘皮纹。



清乾隆 淡黄地青花桃纹盘



团花九桃纹

这件瓷盘便是乾隆朝淡黄地青花瓷器的佳作,釉面有小橘皮纹,内底心绘团花九桃纹,桃纹寓意长寿吉祥。

03.黄地绿紫彩



清康熙 黄地绿紫龙纹盘



黄地绿紫龙纹盘纹样(右图)



清康熙 黄地绿紫龙纹碗



清康熙 黄地绿紫云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 黄地绿紫彩龙纹小盘

04.其他色地彩瓷器



清康熙 白地绿彩龙纹盘

绿龙盘始见于明成化朝,是明清时期官窑瓷的传统品种。明代绿龙纹多直接绘彩,少有勾边线,而清代绿龙盘则多用彩勾边,再于其中填绿彩,康熙时期的绿龙盘以黑彩勾线,雍正时期则是线烧成淡描青花,再于双勾线内填绿彩。



清康熙 红彩描金云凤纹碗

这件云凤纹碗以红彩装饰,双凤展翅、祥云朵朵,寓意吉祥,又以金彩勾勒轮廓,更显富丽堂皇。整体胎体十分细腻,内层釉色洁白。外底青花双圈,圈内“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竖行楷书青花款。



清康熙 绿地紫彩云龙纹碗



清乾隆 蓝地黄彩云龙纹盘



清乾隆 白地红彩蝙蝠纹盘



清光绪 红地描金团凤纹葫芦瓶



清光绪 蓝地描金龙凤纹大瓶



明清官窑瓷器款识示例

观展攻略

“瓷·韵——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共展出山东博物馆馆藏明清官窑瓷器精品160余件,件件精品,美轮美奂。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二楼14号展厅(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1899号)

线下参观:展览凭山东博物馆预约门票免费参观,观众可通过山东博物院公众号实名预约。2024年5月1日-2024年10月7日间,博物馆开放时间为09:00-19:00(18: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线上参观:线上可通过山东博物馆官网中数字展厅进行线上观展。

图片 | 匡悦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