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6月22日,《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受大国博弈、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印度洋地区格局进入震荡调整过程。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上升,成为维护地区稳定和恢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


6月22日,《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3)》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3)》是印度洋地区蓝皮书的第11部,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和国别研究四个部分。蓝皮书通过事实梳理、数据分析和政策展望,阐释2022至2023年度印度洋地区政治与安全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趋势,详解印度洋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蓝皮书分析说,印度洋地区次区域的政治局势各有不同,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荡和不稳定。

具体来看,南亚地区国家面临着内部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冲突;西亚地区的对抗和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和有效的解决;东非地区遭受着内战、贫困、饥荒等问题的困扰,南部非洲地区的国家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等问题的挑战;东南亚地区国家经历着军事政变、民主倒退、暴力冲突等问题的影响,东盟的地位和统一性由此受到挑战。上述这些次区域的政治动荡,不仅影响了印度洋地区内部的和平与稳定,也影响了印度洋地区与外部世界的合作与交流。


《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3)》封面图。主办方供图

蓝皮书指出,在传统安全领域,美国仍然是印度洋地区安全议题的主导者,借助推进所谓“印太战略”搅动地区紧张局势。南亚局势与中东局势的演变与走向,也深刻影响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及其大国外交政策走向,进而也对中印关系产生复杂性影响。

蓝皮书由此提出,随着大国博弈下安全局势不稳定性与国家间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合作成本上升,外交策略与战略手段之于弥合大国间冲突立场进而重塑共同安全与发展理念将变得更加重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