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起,2024年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又成舆论场上的焦点话题。

地方在提供高考志愿服务时有何难点?日前,浙江丽水市庆元县教育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由于许多大学院校的招考信息都没有下发到基层,而县级教育招考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来源较为稀少,很难满足高中学校和广大考生。另外,大部分的家长只是关注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人生规划,学习规划,关注的还不够,造成在志愿填报时较为迷茫。

庆元县教育局表示,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备受社会关注。如何在最后“临门一脚”填报志愿上能让广大考生提高填报准确率和成功率,同时给予考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上提供帮助或建议,是教育相关部门的共同追求。下一步,将多渠道多种方式给省市各级建议,希望能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和给予我们更多的资源。

据当地介绍,现有的高考志愿服务渠道主要有:一、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上对普通高考和单招单考的信息都有公开与披露。相关信息比较齐全:有招考政策、招生计划(近五年招生计划)、高校链接(三位一体及高职提前招生章程近五年);批次分数(近六年)、录取投档线(近6年)等等。二、浙江考试微信公众号上也会实时公布信息;至于就业市场信息,众多高等院校官微也有相关建议与信息公布。

对于委员提出的“延长填报时间”,庆元县教育局答复称,我们将会向上级提出相关延长建议。教育部需要考虑的是全国所有大专院校的统筹安排,既要考虑到参与录取学校的数量大,同时又要考虑不同的批次及补报志愿,还有考虑到后续学校下发通知书的邮寄时间,被录取新生的开学前准备等等因素。另一方面,基层高中段学校提前都会作出相应的安排和相关咨询安排。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年来,已有多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加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例如,福建永安市教育局在答复相关建议时表示,当地要求各高中学校在高一、高二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做好学科选择和生涯规划,了解部分专业信息及就业情况。

当地将进一步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成绩水平等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进一步提供专业咨询。为学生提供院校分析、专业介绍、就业前景等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进一步提供专业模拟填报。为学生提供模拟填报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填报流程,掌握填报技巧,提高填报效率;进一步提供数据支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高校的录取数据、就业数据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志愿,提供后续服务。

另有多名代表委员提出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

例如,山东德州一名政协委员指出,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社会上一些收费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就生意火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志愿填报可谓高考最后一役,“考得好也要报得好”,而大多数家长没有报考志愿的经验,对学校的师资和专业都不熟悉,也没有时间在短期内弄明白,所以就找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且又缺乏有效规范监管的情况下,这一行业现在处于“定价无标准、从业无门槛、行为无监管”的“三无”地带:咨询机构往往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为噱头,收费动辄几千元,但从业人员资质水平却参差不齐。

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表示,志愿填报是考生录取的关键,每名考生都想发挥成绩的最大效益。由于部分学生及家长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总是多方咨询、多方比较,这种需求催生了报考咨询机构,有的打着“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为噱头,收费较高。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乱象需有关部门共同加强监管,共同治理。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志愿填报政策、数据的逐步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乱象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山东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为避免出现“天价”高考志愿填报收费的情况,结合该局推行的“普法走在执法前”工作要求,该局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并通过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发布《教育收费政策提醒告诫书》,及时进行价格政策提醒告诫,提醒告诫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要主动自觉遵守价格政策,督促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严格落实收费明码标价,履行依法合规经营义务。同时,加强市场巡查,对巡查中发现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及时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价格投诉举报受理,及时到场处理,按照受理处置反馈程序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回应相关问题时称,近年来,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迅速发展的这几年里,丛生出了许多乱象。收费一度水涨船高,普通一对一辅导收费由原来的1000涨到5000,艺术生类收费更是高达万元,有些咨询公司甚至以“大学内部名额”“保上XX大学”“保上XX专业”等为噱头进行一系列的虚假宣传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对涉及虚假宣传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该局表示,高考志愿填报可谓高考最后一役,“考得好也要报得好”,家长对志愿填报的高度重视催生了用户基数庞大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五花八门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应明确监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优质公司继续提供优质服务,查办和惩处违法行为的同时提升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尤为重要,要加强高考录取工作的信息公开服务,鼓励各高校、中学教师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参与到信息服务中来。继续推进高考信息公开,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优质信息,满足不同考生和家长的信息需求。要重视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建立高考志愿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证和评价体系,推动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长确实感到力不从心。”6月23日,微信公众号“半月谈”最新评论文章提到,全国3000余所高校、800余个本科专业,报录规则多,专业方向亦有变化。特别是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较短,信息量大,考生和家长只能“突击”了解院校和专业,寻求更为“专业”的建议。一些机构和个人正是看到了这块“蛋糕”,把自己包装成颇具专业性的“规划师”“报考专家”,提供高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这篇文章认为,高考志愿填报说到底是教育领域之事,应体现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看到市场需求,提供相应收费服务的做法无可厚非,但牟取暴利不可取,不择手段的难看“吃相”更不能纵容,否则将加重普通家庭的教育负担,形成新的社会焦虑。更有甚者,那些台本式的“辅导”、脱离学生个性的分析,很容易导致从众的推荐,引发专业或学校填报的“踩踏”。因此,对于高价收费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击”进行监管,避免更多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文章指出,面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巨大市场需求,公益第三方不可缺席。面对高考家长的忧虑,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及时提供清晰、专业的辅导,对考生进行专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有益引导,有效减少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防止不良机构乘虚而入。